第(1/3)页 这个清酒度数不高,味道清甜,小娃娃喜欢也就很正常了,老妈给姚铃倒了一小杯,这娃娃喝了一口,脸上绽放出笑容,脆生生的说着:“甜~” 陈渊好笑道:“小盆友不能喝酒,否则脑瓜子以后会变笨,尝一点儿就行了。” 小老幺伸出嫩葱般的指头:“大锅大锅~窝就嚯了一点点嘞~” 瞅着这娃娃的娇憨模样,大家伙全都哈哈笑了起来。 送走大伯一家,两个小家伙也洗漱睡了觉,陈渊把明日需要的食材准备好,这才躺到床上休息。 翌日大早,卖完了包子后。 陈渊就见到徐新枝带着一些工人,去帮忙收拾仓库。 他急忙端了一大锅的茶水过去,招呼道:“各位辛苦了哈,这里有茶水,都别客气。” 还掏出买来的红梅烟,给这些帮忙的工人们发着。 有大叔笑着,接过陈渊递来的香烟,乐呵呵道:“大作家的烟,必须抽。” 徐新枝挑了挑眉:“老郭,事情你安排好哈,窗户什么的得重新修缮,我就先回去了。” 领头的大叔豪迈的挥了挥手:“徐主任你放心,保证把这里收拾得干干净净。” 随后的几天,除了给这些工人们送茶水,递烟,陈渊的生活也恢复如常,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,赚钱,被矿上的人围观。 还请司机班的大哥们,进城或者去市里的时候,带点儿餐馆里会用到的东西回来。 而老爸就负责找人订购了桌椅。 三百四十块钱,十张大桌子,十张小方桌,八十个方凳,在这个年代,已经算是大生意了。 陈正伟找来人改了水电,头顶上还安装了吊扇,在陈渊规划的后厨那里,把下水和排风也搞定,只等灶台到位便可。 九月十二号,陈渊趁着晌午空闲时间,来到焕然一新的仓库。 厨房占地三十多平,陈渊购置了不锈钢的柴火灶,还有打荷台,锅碗飘盆,米面柜子之类,这些都是从县城拉过来,花了三百多。 但是绞肉机,磨浆机却是从系统兑换,花费了足足880的名气值。 看着已经配置完备的后厨,陈渊止不住的嘴角轻翘。 即便兜兜里只剩下一百来块了。 但是,每天都会有持续收入,等开店后,包子,凉面都会增加售卖量。 这天下午,汇款单也到了。 一家子看着上面的数字,都显得兴高采烈,随着汇款单而来的,是二十本《收获》期刊,封面上写着大大的两个字《活着》! 陈渊第一时间给王书记,徐新枝,黄征和高建兴,还有大伯一家送了过去。 在王书记还有矿上不少职工的宣传下,县里,市里,不少人都在邮局,书店,报纸去购买《收获》,就是为了看看被老熟人们吹爆的《活着》。 如兰盛晖所言,不少记者都第一时间冲向了白水煤矿。 这《活着》如今可是现象级的小说。 堪称大红大紫。 随后,摆摊的陈大作家,被印在了九月十九号的报纸上,年轻帅气的他,举着一本《收获》,身边站着两个小娃娃,笑得极为灿烂。 于是,当月的期刊更加火爆起来,《收获》杂志社要求印刷厂加印再加印。 陈渊签字签得胳膊都发酸,比炒饭都还累。 利州市,周六傍晚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