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钱对数吗?” “是,扫起来再量。” 粮食,在乡村那就是硬通货,是能生息下崽的好东西,尤其是在饥荒灾年的时候,地主们手里有粮,就能低价大量兼并百姓手里的地。 先去神禾塬上收麦子, 塬上的麦子收的早,不过神禾塬虽是平台塬,但上下塬路也不太好走,以往不少粮商收粮,都是派伙计到塬上村子里打招呼,然后村民自己把粮或车拉或骡驮或人挑下塬来交易。 怀玉和承乾吃过早饭,便去收粮。 伙计们笑着跟大家打招呼,熟练的检查大家的麦子的干燥度,以及是否有洁净等, 检查好后,另一边就开始斗量。 “殿下跟我一起下风去收粮不?” “好啊,塬上塬下的都转转,”承乾倒是不嫌苦累,反而觉得挺兴奋,这些天乡下的日子虽苦虽累,但跟以前在宫里读书学经,是完全不同的感受,甚至打猎都不及的这么深刻。 武怀玉把郑老汉的二女儿收到上武堡做使女,包吃住还一月给五斗粮,那真是极高的待遇了,就如郑老汉一月两石粮的高工资是一样的。 “如今正常娶一个樊川良家女子,一般是十几石稻子,差不多一岁一石,最多十五六石做彩礼,但在饥荒的时候,可能一两斗稻子就能领回来个媳妇了,” 当第一个老汉卖掉了五石麦子后,自有个账房立马开出了一张单子,写明卖粮人姓名村庄,卖粮价和数量。 老汉便手微微颤抖的在那里数钱,一枚枚铜钱数着,数满十个放一摞,一摞一摞的摆了十八摞, 一文不多一文不少。 “对,对,都对,”老汉激动, “对数,那在这里画个押,就算钱粮两清,交易完成了,” “现结粮钱,量完就给钱,” 他们这是卖粮,用武家的斗,那自然是划算的。 市斗要比仓斗大,民间市斗各地也是不尽相同大小,并不统一,有的一市斗比仓斗要大二三升的,有的大一二升。 武家伙计拿个刮板在斛上轻轻拍打几下,然后刮平,刮落的粮还让百姓再扫起来, 这种做法让围观村民们都很惊叹,都说武家了得。 郑老汉当年逃荒,给地主家做长工,第一年甚至包吃住外仅一套衣裳,加上两石粮而已,可都已经很满足了。 武家来收粮,还顺便杂货下乡,跟着收粮队,就是杂货车,上面许多日用百货杂物。 甚至,还有千金堂一位大夫,带着学徒伙计,背着药箱来呢,帮大家看个诊开点药。 一斗一斗那都是标标准准,倒满一斛后,伙计会用刮板刮平,并不要求堆尖,刮下来的粮,也仍是百姓的,顶多是装满后轻轻的拍打一下斛,让里面没有空隙。 武家收粮用的仓斗,上面甚至还是从常平仓买来的斗,上面还盖着常平仓的大印和雕刻记号的。 地主手里的粮,每年都要借出去许多,不管是借粮还钱,还是借粮还粮,都能收不少利息,又或是从粮里选种给佃户百姓,利息也很高。 老汉叫来自家婆娘还有儿女们,一番商议,都觉得在这里买比去赶集还方便实惠,于是打算采买些。 第(2/3)页